尽管政策定位明确,後续配套支持政策值得期待,但对已发展数年的中国旅游业而言,仅靠政府一厢情愿的政策鼓励显然不够,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培养国民旅游意识,以及旅游环境建设等同等重要,因为政策能否达成初衷最终仍取决消费者是否跟进.
发展旅游业既可以刺激消费,又可以提高三产(服务业)比重,无论是从扩大内需或是调整产业结构的角度看,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应该说这个政策导向是很明确也很明智的.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认为.
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周三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并将放宽旅游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和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参与,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支持民营和中小旅游企业发展,积极引进外资旅游企业.
**结构调整突破口**
判断一个国家经济发达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其服务产业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结构中服务业所占比重远低于60%以上的世界平均水平.去年末,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提出的一揽子刺激计划中仍以投资主导.
中国不可能再拿两年4万亿的政府投资计划去刺激经济,而增加二产(制造业)就可能导致产能过剩,现在需要的是民间投资和消费都能跟上,选择旅游业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祁京梅表示.
她进一步指出,中国旅游资源很丰富,无论是老(区)少(数民族)边(疆)穷地区,都有值得开发的旅游资源优势,通过准入门槛的放开,吸引更多的资金投资到旅游行业,同时在消费政策上鼓励倡导旅游经济,提高消费服务业比重,对结构调整和刺激消费有一箭双雕的功效.
这一观点也得到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认同,他称,政策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从战略高度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这不仅包括旅游景区的投资建设,也包括对国民旅游意识的培养以及增加居民收入等更多具体的支持.
他提到,虽然汽车和房地产一直充当拉动中国消费的两个引擎,但都属于商品性消费,实体领域的投资必然存在产能过剩的隐忧,尤其房地产领域,鼓励消费的同时也会催生房价的上涨,但旅游业发展则完全没有这种担忧.
目前中国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据国家旅游局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入境旅游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82亿美元,同比下降8.2%;国内旅游收入7,6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4%.
券商则大多据此给出旅游业增持的乐观评级.国金证券旅游行业分析师毛峥嵘表示,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旅游业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产业发展方向,旅游业转型升级、国有旅游企业重组改制、做大做强均需要吸纳大量资本,这为行业内龙头企业整合旅游资源、推进行业并购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
他提到的个股包括中青旅(600138.SS: 行情)、中国国旅(601888.SS: 行情)、锦江股份(600754.SS: 行情)、峨眉山(000888.SZ: 行情)、桂林旅游(000978.SZ: 行情)和黄山旅游(600054.SS: 行情).
**任重道远**
虽然对旅游业有了战略高度的定位,但欲将旅游业打造成与房地产,汽车业并驾齐驱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就需要从包括投资和消费的两方面加力,而如何从收入分配入手,提高居民收入,让消费者不仅花得起而且愿意花钱旅游同等重要.
中信证券最新研究报告指出,该意见只是一个初步框架性意见,主要从供给方面对未来政策给出了方向,预计後续细则将逐渐推出,如政策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对民营经济开放、税费优惠等.此外政府对旅游业需求终端的促进亦会逐渐提上议事日程,如将通过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等.
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旅游业在中国发展也不算短,但因旅游资源存在区域化和个性化,在景区管理和建设等方面存在法规不完善不健全,各地差异也很大,因此从制度环境方面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
十一长假从内蒙旅游归来的王小姐就感叹,风景确实好,但景点的服务太差,收费太贵,如果不是留恋景点的美,真想掉头就走.
祁京梅也指出,旅游业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行业,不要期望能带来爆发式的收入增长,但这种行业发展好不仅需要硬件的配套,包括服务,理念等软件的培养可能更重要.
或许当让我们去旅游吧成为中国未来时尚用语和流行生活方式时,就是中国成功将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支柱产业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