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改装产业“三面突破”战略
中国目前汽车改装特点是什么?
多而小,繁星争辉
中国汽车改装市场是由改装作坊、汽车车迷、改装展览展示而组成的这么一个“繁星争辉”局面。企业繁多,所谓的汽车改装企业则涵盖大包围的贴膜、装饰,性能改装,统统都算改装,以自主创业型门店为主,小规模创业型。
群龙无首,欠缺改装品牌
中国汽车改装品牌但欠缺改装品牌。车要改装,给谁家都可以做。
主要演员缺席,授权定制化不到位
有改装车型但是没有授权。也就是没有主机厂的介入。大部分是凭着车迷、凭着展会上展示的作品、凭着改装店自我创业来做这项生意。
缺乏行业监管者
有利益推动者但缺乏监管者。改装市场非常赚钱,从配件部门、生产部门、流通领域,大家都觉得有钱可赚,都在推动。但是谁来管控这些利益呢?这块比较欠缺。
发展方向不明确
有钱无途。目前它的发达途径还不是很明确。
改变,关键在三面突破。
第一, 产业格局要突破。
产业格局突破有几个方面:从汽车赛事的引入,到改装研发中心建立,再到改装销售的正规化。一个产业要发展起来必须要有一个产业格局的布置。像中国目前这样,完全靠自主发展格局,而不是上升到战略层面去发展的话,基础是很不牢靠的。
通过汽车赛事引入,如跟国际赛事接轨、国内赛事等等,继而在国内形成一个很有规模、很有品牌的固定改装赛事活动,扩大改装品牌影响时,也引起社会对改装赛事的关注与热爱。这个效果也可以通过改装车展等活动,这年汽车用品展、汽车装饰展加入了汽车改装品展。但真正的属于汽车改装自己的展览没有。
汽车改装的研究中心,到现在汽车改装产业产生的经济效益已经很大了,但至今没有看到一家主机厂或者专业研究机构有汽车改装专门的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的落后导致了产业制定规范的落后,包括现在汽车改装的学校、汽车改装的认证,在国内这些都没有。
汽车改装部件销售和改装车的销售在低调的进行,改装部件的销售基本上是放在汽车零部件里头,而改装车的销售,除了我国规定的专用车厂,改装车销售也不能拿到台面上,基本都是小改装店都偷偷摸摸的销售。没有形成产业上的战略格局思考,做事情基本显然没有底气。
第二、汽车改装产业链的突破
汽车改装产业链这方面的突破,需要几个方面的努力。比如汽车改装设计,现在汽车改装设计没有形成专业的群体,都是各干各的,或者模仿、照抄或者是爱好者自己来做,也没有制作创业模型的企业。使设计变成产品是行业发展的一个很大推动,当然还有部件加工、改装生产、售后服务等等,这些在我们中国还没有很明显的产业链条形成。
第三、营销模式要突破
4S店之所以在中国可以很好的生存,是因为他有销售、服务、零部件、信息反馈等服务配套,这是一个很成功的销售模式。4S店引入汽车改装产业就是增加了产业选择。改装政策突破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产业政策,二是商务政策,三是保修政策。现在厂家对4S店车辆置换很积极,但是把置换回来的车基本上就卖到外地去了,实际上变成二手车转卖,或许可以把一些换回来的普通车授权4S店进行改装再销售出去。